老人误将干燥剂当药喂4月龄宝宝,急救与防范知识需重视

发布于:2025-08-06 阅读:0
近日,湖南一名老人误将干燥剂当药混入奶粉喂给4个月大婴儿。经医护全力抢救,婴儿脱离危险。本文介绍干燥剂危害、急救步骤及防范措施,提醒家长增强安全意识,避免此类事件发生。

近日,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上演了惊险一幕。一位老人误把益生菌包装内的干燥剂当作药物,混入奶粉喂给了四个月大的婴儿。好在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,婴儿最终脱离了危险。

干燥剂误食

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蓉燕介绍,当时老人把奶粉泡好给婴儿吃了,之后才发现放进去的是干燥剂,便赶紧将宝宝送到了急诊室。由于无法立刻确定干燥剂的具体成分和潜在风险,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吸收,医护团队果断为婴儿实施了洗胃术,同时采取了保护消化道黏膜等措施,还给予药物帮助排出残余物质。

陈蓉燕医生郑重提醒,干燥剂误服的风险不容小觑,尤其是对婴幼儿危害极大。常见的干燥剂主要分为两类。硅胶型干燥剂通常无毒,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,少量误食可能会随粪便排出,但大量摄入仍需立即就医。而生石灰型干燥剂(氧化钙)具有极强的腐蚀性,遇水(如唾液、胃液)会瞬间释放大量热量,并生成强碱氢氧化钙,这可能导致口腔、食道、胃黏膜严重化学性灼伤、溃疡,甚至引发消化道穿孔、出血,危及生命。

干燥剂危害

婴幼儿由于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,对有害物质的代谢和耐受能力较弱,即使少量误食危害性大的干燥剂(特别是生石灰),后果也比成人严重得多。陈蓉燕医生给出了紧急处理步骤。第一步,要迅速识别并保留证据。立即找到干燥剂包装或残留物,确定类型并估算误食量。第二步,清除口腔残留。能漱口的孩子用清水漱口吐出,婴幼儿则用干净湿纱布或软布轻柔擦拭口腔清除。切勿盲目催吐,尤其是对生石灰型干燥剂,催吐可能导致腐蚀物二次灼伤食道。第三步,立即送医。无论误食量多少、有无症状,都必须立即携带干燥剂包装或残留物前往医院急诊。

此外,陈蓉燕医生还提醒家长及看护人,拆开物品包装(尤其是药品、食品)后,要第一时间取出并丢弃干燥剂,切勿与药物混放。对于家中外观相似的物品,务必分开存放或贴醒目标签。婴幼儿药品要严格按医嘱使用,并安全存放于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,如上锁药柜、高处。家中成年人需时刻警惕,并从小教育孩子认识危险,明白干燥剂等不明物品不可食用、不可玩耍。

防范措施

这起事件也反映出家庭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隐患。老人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,虽然经验丰富,但在护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不足,尤其是在面对婴幼儿的特殊需求时,更需要专业指导。同时,家庭环境中的药品、化学品、食品等都应妥善存放,避免误用或误食。

为了避免此类惊心事件的发生,家庭应加强安全教育,尤其是对老人进行婴幼儿护理的培训,让他们了解婴幼儿的特殊需求和常见危险品的存放方式。合理存放药品和化学品,将药品、干燥剂等危险品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,使用安全锁或高柜存放。对药品和其他物品进行明显标识,避免混淆。家庭成员要共同监管,父母、老人应共同关注宝宝的安全,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。并且要学习急救知识,一旦发生误食等紧急情况,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正确措施。

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家庭安全的宣传和指导。社区、医院、育儿机构应提供更多关于婴幼儿安全的宣传资料,举办讲座和培训,帮助家庭提高安全意识。总之,增强防范意识,规范操作流程,是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根本之道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干燥剂误食 婴幼儿安全 急救措施 防范方法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