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发“未录取通知书”引热议

发布于:2025-07-27 阅读:1
近日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给未录取考生寄“未录取通知书”,内有校长亲笔信和小礼物。此举动引发网友热议,有人觉得暖心,感受到关怀;也有人质疑是二次伤害。该校此举已持续多年,旨在体现人文关怀。

近日,一则关于高校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。多名网友称,虽未考入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,却意外收到该校寄来的“未录取通知书”。通知书里有徐扬生校长的亲笔信,还附赠印有校徽的精美小礼物。

未录取通知书

信中,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生办公室转达了徐扬生校长的关怀与寄语。感谢考生为梦想付出的努力,希望能拂去失落,注入前行力量。

网友对此看法不一。有人感慨这比录取通知书还让人印象深刻,感受到了校长的温暖,称赞其拒绝都有仪式感。但也有网友质疑这是多此一举,认为是二次伤害,收到可能更难受。

7月27日,经视直播记者联系该校招生办公室求证。工作人员证实,学校确实为未被录取考生寄了信件,强调这不是“未录取通知书”,只是校长的一封信,体现人文关怀。

工作人员解释,报考该校考生众多,为体现对每位申请者的关注,今年特意寄出此信,是对考生报考的感谢,并鼓励未来好好发展。对于部分网友质疑,他们表示不会置评,初心是鼓励孩子,未来机会多。

其实,这种举措并非首次。早在2016年,学校就曾为未被录取考生寄过类似安慰信,还附赠笔记本。

校长徐扬生在信里通过讲故事鼓励考生。他讲朋友因身体问题被三本学校录取,后来成为企业家的故事,还分享自己当年在工地打工仍心系读书,恢复高考后成为首批大学生的经历。

校长亲笔信

他告诉考生,优秀与成功不同,优秀比成功更重要,长远来看优秀者更易成功。高考挫折是未来前进的明灯,即便与心仪大学擦肩而过,只要优秀到哪都能成功。

从学校角度看,此举有其意义。既体现了对考生的尊重,也提升了学校口碑。但也有反对声音,部分考生觉得收到通知书像被当面提醒没考上,心里不是滋味。

录取结果网上可查,有人认为没必要发通知书,希望悄无声息接受失败。这也提醒高校,要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,多与学生沟通,了解需求后再调整做法。

此事传开后,还引发了一些连锁反应。有家长买同款钥匙扣让孩子感受“被拒绝的仪式感”,一些学校也开始讨论是否跟进,虽担心增加开销,但认为对考生心理有帮助。

总之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发放“未录取通知书”的做法,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。它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对待失败的学生,也体现了学校在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尝试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 未录取通知书 高考 教育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