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办本科大幅降分补录,挑战与破局之路几何?

发布于:2025-08-01 阅读:0
今年各地民办本科征集志愿降分幅度大,引发关注。主要因报考性价比降低及降分限制放开。这颠覆传统认知,也给民办本科带来挑战。其需在‘宽进严出’上下功夫,提高办学质量,同时考生和家长也要转变观念。有特色的民办大学仍有发展潜力。

各地高考录取进入中后程,广东本科第三次征集志愿降36分。陕西民办高校降30分补录。广西本科第四次征集平行志愿,不设报考分数要求。民办本科院校降分补录,与专科线上学生‘捡漏’上本科的新闻,引发舆论关注。

民办本科

对于民办本科降分补录,网友看法不一。有人赞成,觉得这给想上本科的学生机会。也有人反对,质疑民办院校‘饥不择食’。事实上,本科院校征集志愿一直存在,但今年降分幅度大是以往少见的。

今年降分幅度加大,原因有二。一是不少考生和家长认为报考民办本科性价比降低,转而报考公办高职院校。这和中考中放弃民办高中选择中职类似。考生家庭经济收入下降,不愿选择学费高的民办高校,而选择学费低、就业前景好的公办高职,很正常。有本科线上考生表示,若民办高校学费降一半,就愿意报考。但靠学费维持运转的民办大学降学费不现实。

二是各省教育考试院放开了对补录降分的限制,尽可能让民办本科招满学生。广西征集志愿规定,理论上没上专科线的考生也可能被本科院校录取,这颠覆了大家认知。

在我国传统高考中,批次和批次控制线是维持录取格局的重要工具。‘低一分也不得录取’被视为捍卫高考公平的制度。但用最低录取控制线‘控制’学校招生,实质是教育考试部门为学校招生‘把关’,没有尊重学校的招生权,是人为设限。

我国新高考改革要求逐渐取消本科录取批次划分,让所有本科院校平等招生。取消后,各省划特招线用于特殊类型招生。不再用控制线‘控制’学校录取,给学生和高校更大空间。但这也让本科院校面临真正挑战,因为本科控制线确立了学校的‘本科地位’。以往部分民办本科宁愿招不满也不降分,怕影响地位和来年招生。

降分补录

在招生压力下,民办本科不得不降分。但这不是长久之计。若不在‘宽进严出’上下功夫,推进教学、管理改革,最终难以摆脱生源危机。少子化影响高等教育招生时,缺乏质量保障与特色的民办高校可能率先受影响。

我国高等教育进入‘宽进严出’时代,但高校和社会还没深入思考如何做好‘严出’。很多民办高校从学费角度出发,对学生培养要求不严格,淘汰率低。降分录取后依旧如此,培养质量会遭质疑。所有学校都要提高办学质量吸引学生报考。

‘宽进严出’也要求考生和家长转变‘重录取,轻培养发展’的观念。不要只关注被录取,要关注接受的教育。

社会上‘民办大学低人一等’的论调是片面的。在少子化和教育普及化时代,有质量保障、特色办学的民办大学仍有生存与发展空间。如福耀科技大学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受到高分生青睐,说明走特色办学的民办大学有潜力。民办大学要探索多元化办学。

从经济维度看,民办本科年均学费高,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5%。在就业低迷时,家庭更倾向职业培训或公办高职。且民办本科毕业生起薪低、专业对口率不足,‘高学费 - 低就业’的剪刀差动摇其市场根基。

从社会认同角度,学历歧视存在,73%的HR优先筛选公办院校简历。办学质量也遭质疑,民办本科实验室设备更新周期长,实践教学流于形式。

办学挑战

民办本科要转型破局。专业上,淘汰同质化专业,转向产业紧缺领域,试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。成本控制方面,推行‘共享师资’计划,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。品牌营销上,发布《就业质量白皮书》,开展‘校园开放日’活动。

总之,民办本科需打破‘文凭工厂’路径依赖,构建产教融合的价值链,才能在教育供给侧改革中赢得未来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民办本科 降分补录 招生困境 办学挑战 转型发展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