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5后开启“生前整理”,拥抱轻盈人生
如今,95后兴起“生前整理”潮流。佛山女孩小云22岁入坑极简,24岁启动“生前整理”。“生前整理”源于日本“终活”,在年轻人中变异生长。95后整理清单具时代特···
2025-08-15
在当下社会,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悄然兴起。刚满三十的95后,已经开始“生前整理”了。佛山95后女孩小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22岁时,小云入坑极简生活,爱上了“少物的清爽”,享受着对生活的掌控感。
24岁那年,她启动“生前整理”。这一理念吸引她的地方在于,“不只是为了现在活得轻松,更是为了以后走得利索,不给家里人添麻烦”。26岁时,小云一生体面的爷爷骤然离世,留给家人的告别时间只有短短一天。家人翻箱倒柜寻找重要物品,犹如大海捞针,这更加坚定了小云系统性进行“生前整理”的决心。
“生前整理”的概念兴于日本,最早叫作“终活”,意思是“为人生终点而进行的准备活动”。在深度老龄化的日本,“终活整理”“生前整理”是指在一个人精力尚可之时,力所能及地处理好身后事。包括整理个人房产、金融资产、医疗保险、个人日记、私人影音资料、电脑与手机数据等,以及提前写好遗嘱,妥善处置、陆续减少个人衣物、书籍和家居物品等。
有报道称,四分之一的日本年轻人已经开始“生前整理”。在日本,一个人的人生不过三件事:“就活”(求职就业)、“婚活”(相亲结婚)、“终活”(人生终点的活动)。
对于95后小云来说,她做“生前整理”的核心是让一切重要事物清晰可循。为此,她做了五件事。第一是清东西。定期处理闲置物品和电子文件,能不买的东西尽量不买。给物品贴标签是很实用的方法,比如老照片盒上贴“扫描后丢弃”,同学录写“拍照存档”,旧衣服标“捐小区回收箱”。
第二是理钱财。把不用的银行卡注销掉,所有密码都统一加密保管,只告诉信任的家人怎么获取。房产证、保单这些重要文件,统一存放在家人知道的位置,里面再夹一张手写清单写清楚都有什么。
第三是筛关系。定期清理微信好友和社交账号,删除那种几年没说话的“僵尸好友”。在小云看来,这不是冷漠,而是想把时间留给真正重要的朋友。
第四是写愿望。把想做的事列成愿望清单,更关键的是清空收藏夹,把收藏的内容变成实际行动。比如把小红书收藏的旅游攻略变成机票,把收藏的菜谱变成周末厨房实验。
第五是留句话。小云简单写了份遗嘱初稿,大致记录了医疗救治倾向与身后事安排,并把它和重要文件放一起。她认为,清晰的意愿是留给家人最后的体贴。
在小云看来,两代人的生死观存在巨大差异。长辈们总觉得谈“死”不吉利,很少为“身后”做准备。而年轻一代虽然也害怕死亡,却更能轻松地探讨生死话题,认为提前打算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。
许多人在经历过亲人突然离世带来的混乱后,会更容易接受和实践“生前整理”的理念。“越早开始整理,越能避免未来的忙乱,也能让当下活得更清醒、更少遗憾。这也是对生命的自我管理吧!”小云说。
生前整理,其实是极简主义生活潮流的一个细小分支。它绝不是简单的断舍离,而是通过整理让生活保持秩序与流动。“生前整理最大的价值,从不是面对死亡,而是珍惜当下。”当物品各得其所、密码妥善交代、重要文件有迹可循,小云的内心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踏实。
她最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诗:“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,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;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,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。”这或许就是“生前整理”带给她的感悟,让她更敢投入地去生活,更珍惜眼前的关系和体验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相关文章
如今,95后兴起“生前整理”潮流。佛山女孩小云22岁入坑极简,24岁启动“生前整理”。“生前整理”源于日本“终活”,在年轻人中变异生长。95后整理清单具时代特···
2025-08-15
94岁的清水英男曾是731部队少年兵,目睹人体实验惨状。他多年来坚持揭露日军罪行,2024年重返哈尔滨谢罪。虽遭日本右翼反对,但他仍为真相发声,其证言与证据对照···
2025-08-15
近日,27岁辽宁声播女主播糖糖突发脑溢血去世。她常熬夜工作,休息不足。此事为年轻人敲响警钟,“老年病”正威胁年轻人,大家应平衡作息,重视健康。 8月13日凌···
2025-08-15
8月13日晚,河南郑州一面馆,3女子带4孩点一碗面多次续面引发争议。老板以规则拒绝,顾客给差评报警。事件曝光后网友看法不一,也凸显消费场景中规则与情理平衡难···
2025-08-15
江西抚州金溪县一栋二层民房因未拆迁,被新修公路包围成“金溪之眼”。屋主因不满征迁条件成“最强钉子户”,后因噪音4月搬离。此前是人气景点,现人去楼空,房屋···
2025-08-15
最新资讯
95后开启“生前整理”,拥抱轻盈人生
94岁731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:一生为侵华历史真相作证
27岁女主播糖糖突发脑溢血离世,敲响健康警钟
3女子带4孩续面风波:规则与情理的碰撞
江西“金溪之眼”屋主因噪音搬离,房屋拆迁仍未确定
上海61岁老伯娶小16岁妻子,新婚脑梗110万补偿款仅剩42元
高铁站“去泡面化”引热议,公共服务面临新挑战
老人偷买三轮车试驾撞烂围墙,背后折射养老问题
女子伤口“发霉”引全网关注,一场虚惊背后的健康启示
网传“百米蹦极台坍塌”系AI伪造,技术鉴伪拆穿谣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