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铁站“去泡面化”引热议,公共服务面临新挑战

发布于:2025-08-15 阅读:0
近日,广州东站等高铁站下架泡面引发热议。铁路部门为维护环境推行“去泡面化”,但引发公众争议。支持者认为能提升乘车体验,反对者强调泡面经济实惠。铁路部门正探索平衡方案,如推平价套餐、设“气味友好专区”等,以解决服务供给与旅客需求的矛盾。

近日,#高铁去泡面化#话题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。据报道,广州东站已全面下架站内商店的泡面,白云站等也跟进。记者实地走访广州东站发现,原本摆放泡面的区域已空空如也,取而代之的是捞面、拌面等速食面类。

高铁站去泡面化

广州东站工作人员表示,原东站开行的普速列车已全部调整至其他车站,目前均为动车组列车。根据国铁集团规定,方便面属于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。为维护高铁车站和列车环境卫生,使旅客享受更优质服务,所以下架泡面,但旅客可自行携带。

一直以来,在普通列车上,泡面是乘客的主要食物选择之一,也是旅行文化的一部分。然而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,这一传统发生了改变。高铁车厢密闭性强,新风交换能力弱,泡面味道大且不易扩散,会引起其他乘客不适。此前就曾因吃泡面引发过辱骂、斗殴等情况。

不过,反对“去泡面化”的声音也很强烈。对于长途跋涉的旅客、预算有限的学生和务工人员等群体来说,泡面价格低廉、食用快捷,是无奈之选。高铁餐食价格普遍较高,如盒饭均价45元,与5元的泡面形成鲜明对比。而且“不卖”但“可带”的规定有些尴尬,旅客自带泡面可能因没有热水而无法食用。

早在2024年3月,上海虹桥站就率先实施“无泡面化”,如今全国已有超30个高铁站跟进。为应对争议,铁路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。广州南站试点“气味友好专区”,12306平台新增“餐食偏好”选项。8月15日,广铁集团宣布与多家连锁餐饮品牌合作,推出15元起“平价热食套餐”,包含酸辣粉、自热米饭等低气味选项。

高铁餐饮改革

公共管理专家指出,用行政手段替代服务升级,本质是转嫁治理成本。日本新干线强化车厢空气循环系统,欧洲高铁分区管理,这些经验值得借鉴。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认为,高铁可开发“气味指数”分级体系,对不同食物实施差异化管理。

这场“去泡面化”争议,反映出公共服务精细化转型的迫切性。铁路部门应在提升环境品质的同时,加大平价餐食供给,优化车厢通风系统,探索分区管理模式,让旅客既能享受舒适的乘车环境,又能满足基本的饮食需求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高铁站 去泡面化 公共服务 旅客需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