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Uber打萝卜:中国无人驾驶驶向全球的速度与激情

发布于:2025-07-16 阅读:2
2025年7月15日,百度‘萝卜快跑’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,数千辆第六代无人驾驶汽车接入Uber全球网络。这是中国自动驾驶技术首次以‘服务输出’模式参与全球竞争,揭示了行业新趋势,也将重塑出行产业链。

2025年7月15日,一场意义非凡的签约仪式在硅谷与北京同步举行。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平台‘萝卜快跑’与全球移动出行巨头Uber宣布达成战略合作,数千辆第六代无人驾驶汽车将接入Uber全球网络,覆盖美国、亚洲、中东等核心市场。‘上Uber打萝卜’成了社交媒体热议的‘科技新梗’。

无人驾驶

此次合作是中国科技企业突破‘内卷’、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的体现,也揭示了无人驾驶行业从技术竞赛转向生态博弈的新趋势。

从双方需求来看,Uber面临‘无人化焦虑’。作为全球最大移动出行平台,其2024年全球网约车业务利润率仅3.2%,远低于配送和货运业务。同时,美国本土自动驾驶企业正重构出行生态,Uber自动驾驶研发滞后,2024年测试里程仅为中国竞争对手的1/15。而萝卜快跑则有‘出海野心’,虽在中国多地部署超1000台无人车,累计服务1100万次,但国内网约车市场被巨头垄断,市场份额不足5%,出海是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。

合作模式深度绑定生态。技术层,萝卜快跑提供第六代无人驾驶汽车,搭载百度Apollo 7.0系统,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;运营层,Uber负责车辆调度等环节,利用其全球2.1亿月活用户的流量优势快速规模化;数据层,双方共享数据,优化算法模型。这种‘服务共生’模式与特斯拉FSD不同,Uber采购‘出行服务’,萝卜快跑通过分成获得持续收益。

科技合作

萝卜快跑的第六代无人车技术先进。采用传感器融合的‘全冗余设计’,即使单一传感器失效,系统仍能保持99.99%的可靠性;算法上引入‘大模型+小模型’协同架构,推理速度提升3倍;还搭载双备份计算单元等,满足全球最高安全标准,且成本降低60%。此外,其全球路测里程超1.7亿公里,针对不同地区环境进行本地化适配,如在中东优化激光雷达防尘设计,在欧洲开发‘蛇形绕障’算法等。

对用户而言,合作带来了极大便利。以迪拜为例,用户可直接在Uber App下单叫到萝卜快跑的无人车,车辆覆盖全城,且价格比传统网约车低30%。Uber调查显示,62%的用户表示若无人车服务稳定,愿永久放弃人类司机,无人驾驶正从‘科技噱头’转向‘基础设施’。

在行业端,这场合作正在重塑全球出行产业链。传统车企加速向‘出行服务商’转型,科技公司调整战略,保险行业催生新险种。而数百万人类司机可能面临职业转型,Uber预测到2030年,其全球平台上的无人车占比将超过50%。

萝卜快跑

此次合作标志着中国科技从‘跟跑’到‘领跑’的范式革命。在技术输出上,从‘卖产品’到‘卖服务’,萝卜快跑输出‘出行即服务’,利润率更高;在标准制定上,中国正从‘适应规则’到‘定义规则’,如在数据安全、伦理规范、测试认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

‘上Uber打萝卜’的背后,是中国科技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顶端攀登的雄心。这场合作只是中国科技全球化的一个起点,未来值得期待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无人驾驶 萝卜快跑 Uber 科技合作

相关文章